|
商品说明
商品描述 2生长习性编辑刺桐常见于树旁或近海溪边,或栽于公园。原产印度及马来西亚等地,性强健,萌发力强,生长快,开花时新梢可长达1.5米,花序 刺桐(2张) 长达50厘米,喜温暖湿润、光照充足的环境,耐旱也耐湿,对土壤要求不严,宣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;不甚耐寒。南京地区露地栽植稍加覆盖可越冬,但盆栽要放入温室方才。[2] 3地理分布编辑4繁育方法编辑繁殖以扦插为主,也可播种。扦插,于4月间选择1-2年生,生长充实、健壮的枝条剪成12-20cm的枝段作插穗,插入砂土中。插后要注意浇水保湿,极易生根成活。苗应置于半阴处,经常保持盆土湿润。当插穗上长出红色的小芽时,即表示已经生根。扦插成活的幼苗,可在翌春分枝定植。[1] 5栽培技术编辑种植方法盆栽管理较为粗放,但出房前应隔年翻盆一次,盆土宜用塘泥2份、堆肥和荟糠灰各1份混合使用。植株需要进行重剪,对直径l厘米以下的一年生枝仅留1-2个芽,直径1厘米以上的可留2-3个芽。重截后,会刺激隐芽和腋芽抽出强壮的新梢,长大后可使满树着花繁茂。 对根部的桑枝及弱枝要及时剥除。出房后要给予充足的光照。盛夏可稍遮荫。浇水以问干间湿为原则,抽出新梢后,每10天施一次饼肥水。花后,除正常施肥外,再追施2次磷钾肥,以促进枝条发育充实。10月以后逐渐停止施肥。10月底入室后,放阳光充足处,保持盆土稍湿润。[1种植要求 刺桐适合于阳光充足,温度高而通风较好的环境;须见干见湿,但不宜涝。不耐寒,10月下旬人室,越冬温度保持15℃左右,不能低于4℃,并应注意控制水分。耐瘠薄、对土壤要求不严,盆栽可用蹄角片作底肥,每隔2-3周追施一次豆饼液肥,薄肥勤施。 在露地栽培中,幼龄树应注意修剪,以养成圆整树形。盆栽宜选规格稍大的盆,温室盆栽可用大缸。刺桐的根木质化程度高,须根少,如盆土排水不良或盆土积水,极易烂根,故应以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作培养上,忌用排水不良的粘质土壤。上盆或换盆时,一般中等植株每盆应施用100-150g蹄角片作底肥。从5-9月,应每半月追施一次腐熟有机液肥。刺桐不喜大水,盆土以经常保持半干半湿为好。夏季气温高,蒸发量大,可每天浇一次水。炎热的夏季,需放置室外半荫处养护。冬季一般可每2-3天浇一次水。入室前修剪抹头的植株,可每10-15天浇一次水。老龄植株要适当截干,以利调整株形。对生跃过长的枝条,可在花后采取摘心的办法控制枝长势,也可将开过花的枝条从基部剪除,萌生的枝条开花更为繁茂。每年春季进行换盆。 栽培要点于春秋季剪取枝条,长10-15厘米,进行温床砂插,后遮阳 刺桐(图8) ,注意浇水保湿,极易生根成苗。温室盆栽需用大盆,春夏要求水分充足,通风透光。过分炎热应放置半阴处培育。 5-8月每隔2周施液肥1次。冬季要控制浇水,盆土湿润即可。老龄植株,要适当截干,重发枝叶后,调整树形。 主要价值编辑药用价值刺桐树皮或根皮入药,称海桐皮,祛风湿,舒筋通络,治风湿麻木,腰腿筋骨疼痛,跌打损伤,对横纹肌有松弛作用,对中枢神经有镇静作用。但有积蓄作用,毒性主要表现为心肌及心脏传异系统的抑制。树皮含生物碱下箴刺桐碱(hypaphorine, C14H18O2N2)、刺桐灵(erythraline, C18H19O3N)、甜菜碱(beteine, C5H11O2N)、胆碱(choline, C5H15O2N)[2] 性状性味 药毒理学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,其毒性为茎皮有毒。小鼠腹腔注射5g/kg茎皮的石油醚提取物出现翻正反射消失、肌肉松弛,可持续4小时;小鼠腹腔注射21g/kg、嫩枝的水提取物后3分钟出现活动减少、扭体、闭眼伏地。成人肌肉注射30g茎皮的提取物后出现头昏、嗜睡、全身无力等症状茎皮中总生物碱10-20mg/kg能引起大鼠和小鼠痉挛,5mg/kg能延长大鼠巴比妥钠睡眠时间;它有神经肌肉阻断作用、平滑肌松弛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。总碱的大鼠腹腔注射LD50为127.8mg/kg。 药理作用 用药禁忌 1、血虚者不宜服。 2、《本草经疏》:腰痛非风湿者不宜用。 3、《本草汇言》:痢疾、赤眼、痹躄诸证非关风湿者不宜用。 4、《得配本草》:血少火炽者禁用。 园林价值 所有评价(0)
|